每次透析前,准确评估内瘘至关重要,它直接关系到透析的顺利进行和内瘘的使用寿命。各位肾友一定是自己内瘘维护功能正常的第一责任人。日常内瘘评估可分为以下几步:
第一步:看
肾友需观察内瘘侧肢体皮肤有无红肿、破溃、渗液等异常情况。若皮肤出现这些问题,可能意味着存在感染风险,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。同时,还要留意内瘘血管的走向,正常情况下,血管应清晰可见,无明显扭曲或扩张。
第二步:触
触诊是感受内瘘状态的关键。用手指轻轻触摸内瘘血管,感受其震颤。正常的内瘘震颤应如猫喘般,轻柔且持续。若震颤减弱或消失,可能提示内瘘出现狭窄、血栓形成等问题。同时,触摸时还需注意血管的弹性,富有弹性的血管表明内瘘健康状况良好;若血管变硬,可能是血管钙化的表现,会影响内瘘功能。对内瘘弹性已经开始变得较差的肾友,应规范应用喜疗妥(多磺酸粘多糖乳膏)等可以辅助改善血管状态的药物进行改善。
第三步:听
听诊也不可或缺,使用听诊器可以听到内瘘处的血流杂音。正常的杂音应是连续、清晰且规则的。若杂音减弱、消失或出现异常的高调、低调声音,都可能是内瘘存在病变的信号。比如,杂音减弱可能是血流量减少,而高调杂音可能提示血管狭窄。
此外,肾友还需关注内瘘侧肢体的温度。一般来说,内瘘侧肢体温度应略高于对侧,若温度降低,可能表示内瘘血流不畅。
动静脉内瘘上机前的评估是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。肾友应积极学习评估方法,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,一旦发现异常,及时就医。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保护内瘘,确保血液透析的质量,提高生活质量,延长生命。